2018年6月,同心法律工作站在市检察院揭牌成立;2019年4月,该站分站——国门同心法律工作站在东兴市检察院揭牌成立;2021年4月,市检察院与民革市委会签订《关于进一步加强“同心法律工作站”合作的意见》,探索形成“12357”合作模式……
近年来,市检察院与民革市委会通过多项改革措施,以民主协作助推检察履职为突破口,主动在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法律服务合作、国家司法救助、公益诉讼和增强边疆地区群众法治意识等方面,将民主监督协作与检察履职深度融合,实现民主监督与法律监督的良性互动,共同守护边疆民族地区和谐稳定。
同心助推社会矛盾化解
2021年5月,市检察院在办理一起叔嫂兄弟间因地界纠纷引发故意伤害刑事申诉案件时,承办检察官了解到地界纠纷只是案件导火索,深知亲戚间的矛盾要比其他人群间的矛盾更难化解,便通过同心法律工作站邀请民革律师代表,以第三方身份介入双方的矛盾化解。检律双方先后7次到案发村屯查明纠纷根源,双向释法说理,对申诉人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并提供专业分析,最终当事人当场表示接受检察机关的处理决定,签了矛盾化解书。
为了更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同心法律工作站建立了法律专业人士库,对刑事办案领域面临的“疑难杂症”,聘请民革资深律师、行业专家为特约检察官助理、听证员、人民监督员等。民革律师作为第三方参与检察机关的领导信访包案化解、听证、个案息诉罢访、协助办理认罪认罚刑事案件;免费开展律师值班咨询服务;参与公开听证,协助处理疑难信访问题并开展释法说理;协助参与检察机关案件办理,助推办案质效的提升。
同心提升司法救助实效
“感谢党和政府的政策,感谢检察机关给我的关怀。我现在可以不用担心拖欠的治疗费用和孩子上学费用的问题了。”司法救助申请人谢某华激动地说。这是一起同心法律工作站律师代表参与办理的助力乡村振兴司法救助案件。2021年5月,上思县检察院走访该县乡村振兴局,该局移送了脱贫不稳定户谢某华家庭司法救助案件线索。经审查,上思县检察院启动司法救助程序并提请市检察院进行联合救助。案件办理过程中,同心法律工作站民革律师代表为谢某华提供免费法律帮助。两级检察院通过协调、落实一系列社会化综合帮扶措施,将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相衔接,显着改善了谢某华一家的生活处境。2022年,该案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与国家乡村振兴局加强司法救助协作的典型案例。
在全市检察机关国家司法救助案件办理中,不乏同心法律工作站的“身影”。工作站民革律师代表积极参与听证,为申请人提供免费法律服务,与检察官携手开展多元化救助,联合跟踪回访救助对象,帮助救助对象重拾生活信心。2022年4月,市检察院与民革市委会建立了司法救助后评估协作机制,签订《关于开展司法救助后评估的合作方案》,对办理的司法救助案件进行筛查跟踪回访、评估,进一步改进和规范司法救助案件办理工作,切实做好司法救助“后半篇文章”。
同心保护古树守护绿水青山
在防城区扶隆镇电六村的江边,有一棵500年的柔毛红豆和一棵600年的鸡毛松相伴相生。市检察院和防城区检察院的公益诉讼检察干警多次入村调查了解古树的生长环境,通过同心法律工作站平台得到民革广西区委会选派林业技术专家提供咨询与支持。2022年12月,这对“夫妻古树”被挂上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古树名木保护牌”,被挂牌的还有沿江的7棵百年古树。
同心法律工作站建立有公益诉讼专家库,丰富外脑资源渠道,为公益诉讼提供专业服务;聘任行政机关民革党员兼任检察公益诉讼检察官助理,具体参与办案全过程,帮助检察机关解决检察公益诉讼“疑难杂症”,发挥外脑作用的同时监督检察机关办案过程,共同守护我市的碧海绿水青山。
同心增强边境群众法治意识
同心法律工作站始终致力于增强边疆民族地区群众法治意识,利用民革党派资源及民革党员设立的公益组织资源,开展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法治宣传系列活动,打造“同心为民,法律护航”普法活动品牌,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269人次,提升边疆民族地区群众法治意识,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
近年来,检察官与工作站民革律师代表共同多次走进边境地区学校,通过情景互动、案例讲述、讨论发言等方式,引导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提高民族团结意识,增强遵纪守法观念,养成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行为习惯,让边疆民族地区的孩子们浸润在法治阳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