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编纂民法典,是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和人格权方面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形成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
【编纂民法典的重要意义】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
编纂民法典,就是通过对我国现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规范进行系统整合,形成一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完整并协调一致的法典。
【民法典的立法历程】
1954年 民法典首次起草,但最终因遭遇斗争扩大化而终止。
1962年 这次提出的草案突出了计划经济的内容,主要算经济行政账,但后来起草工作因客观原因终止。
1979年 当时的起草工作最终采取了“批发转零售”的策略,即成熟一部制订一部,确定先制订民事单行法律。
2002年 一部10万字的民法典草案提交审议,但是由于当时物权法尚未制订,先行出台民法典与此前的“路线图”不符,加上对草案的分歧较大,这次起草工作无果而终。
2014年 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
2016年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十一次会议初次审议了民法总则草案,标志着民法典编纂工作进入立法程序。
2018年 民法典合同编草案二审稿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2019年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提请审议民法典草案的议案,决定将民法典草案提请2020年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
【民法典的诞生】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2879票赞成、2票反对、5票弃权,高票表决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民法典出台的重大意义】
一是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二是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有重大意义。
三是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四是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民法典的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
【民法典的新亮点】
(一)为人权保护加成
完善防止性骚扰有关规定
认定标准更加清晰,在防止职场和校园性骚扰方面更具针对性。
私人生活安宁纳入隐私权,将权利范围由禁止刺探私密信息,扩展到对“午夜来电”等骚扰行为的防范。
特殊情况下无人照料“被监护人”得到照顾,当地基层组织等要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
(二)为家庭和睦聚力
家有所安,减少“头脑发热”式离婚,设立三十日的离婚冷静期,更好维护家庭关系稳定。
离有所值,离婚代价更加公正,有其他重大过错成为离婚时可索赔的情形,没有达到重婚程度的出轨行为,也必须以赔偿形式表达歉意忏悔。
居有所定,新设居住权制度,对于因婚姻解体、“以房养老”失去住房所有权的女性、老人来说,牢不可破的法律权利代替了不可靠的住房允诺。
老有所依,完善扶养协议制度,适当扩大扶养人的范围,明确继承人以外的组织或者个体均可以成为扶养人。
(三)为社会治理赋能
守护“头顶上安全”,完善了高空抛物坠物相关各方的责任,用让抛物者买单的方式守护头顶安全。
凸显信息时代法律态度,在APP过度处理个人信息、伪造侵害肖像权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保护更严格。
见义勇为免责,明确见义勇为者依法不承担责任,有助于杜绝“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象。